台灣華語探討續
#### 不會=不客氣
「感謝你的幫助!」
「不會。」
這是台灣特有的「不客氣」講法,因為受到了台語的影響。
#### 看你沒有
> 「看你沒有」
#### 啊不就
> 很簡單呀,「不就」是那樣嗎?
#### 沒有啦
> 『沒有啦』!啊就克制不住嘛!
#### 想說
我「想說」你大概二十五歲。(that子句)
#### 嘛
就跟你說了「嘛」(mah)
#### 給我
你「給我」注意一點?
有可能因為《給我聽好》而外銷出去。
biang?是陝西的𰻞𰻞麵嗎?感覺不是
kiang走,是台語沒錯,但很kiang則來源不明
睡gao gao是重慶官話,但不確定是不是有裝可愛成分
哈日族來自haⁿh
甩態來自sái-thài sāi-thái 撒體
唬爛
《情緒》
因為沒有情緒指紋,所以習得情緒概念需要別的方法。作者認為是「詞彙」。(利用符號來建立概念)當一個大腦缺乏情緒詞彙時,他就無法感知到情緒。(p.135)(p.179)
所以說,情緒可能不是物理現實(而是qualia),但他有社會現實。
相比「快樂」,韓文中有「jeong」來表達對朋友的依戀之情;菲律賓的某個部落的「liget」表示化憤怒為力量;幸災樂禍的德文「Schadenfreude」;菲律賓的「gigil」表示想要抱緊或揉捏可愛事物的衝動;荷蘭的「voorpret」表示預感到好事即將發生時的興奮;日本的「age otori」表示看起來非常失敗的髮型;「arigata meiwaku」表示別人幫了倒忙但還是不得不感謝對方的心理狀態
情緒跟顏色與聲音一樣,是一種qualia,需要一個感知者。
先有「概念」還是先有「詞彙」?尚無定論
但維根斯坦是認為,雖然是互相交織,但詞彙在先。
《台灣族群史解謎》
林媽利說全台91%的閩客族群中85%有原住民血統
但1943其實普查後只發現了6萬多平埔族
不過平地山胞剩下2萬多
這一切都很混亂,定義不明
新竹一代的平埔族在清朝就已經跟客家人融合很深,所以之後的身份認定基本上都已經是漢人了
凱達格蘭族語已經滅絕,剩下一些地名如北投、八斗子(基隆)
戰後移民過來的外省人有多少?根據分析,大概一百萬。平民佔了六成(大多來自沿海),軍人四成(內陸省份就比較多)。
其實國民黨很多軍人都是拉軍伕(被強迫拉去當兵)
有趣的fact,國民黨的軍人當兵後會被除籍。所以後來更難統計。
母語是華語(官定語言)在教育上更有優勢嗎?發現沒有!其實還是跟家長的教育程度有關。
只有上高中的比例有差,母語是華語的上高中比例比較高。但上大學的比例跟母語無關!
軼事:毛治國請馬英九吃閉門羹,因為毛治國是浙江的國民黨嫡系血統(而且是外戚)
美國現在是大熔爐,其實一開始是能分出來的。比如說德國族群一開始會繼續
小芳法
小芳撰文中,準備發表,敬請期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