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12 Rules for Life》Rule 5 + Rule 6
Rule 5:不要讓孩子做你討厭的事
培養小孩紀律的時候要帶入處罰。現在講求愛的教育,但作者不以為然。"Hit" 是有程度之分的。
叉子插插座?打他手啊!這確實是體罰,但快速避免危險。
禁足(限制自由)對人造成的痛苦跟被打其實是一樣的。難道禁足就是愛的教育?
你跟小小孩說「no」是沒用的,他此時還沒有「理解後果」的能力。
教養小孩的五個原則:
遵照 common law。(世界的常識要讓孩子知道)
最小的力氣達到目標。(當體罰是此時所謂的「最小力氣」時,那就體罰)
教育的時候最好父母雙方都在場。(避免其中一方失控)
做父母的要知道自己會有失誤的時候。
?
Rule 6: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. 批評世界之前整理好你家!
校園槍擊案有意義嗎?其實也沒帶來任何正向的幫助。
家暴行為是會傳給下一代的。如果你選擇停在這一代呢?
其實就是——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!
《打造幸福腦》
Ch.10 改變飲食、睡眠、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更快樂嗎?
西歐的研究:年收入 145000 比 73000 英鎊的人還不快樂。
也就是說,超過某個臨界點之後,越有錢可能越不快樂。
也就是說年收到了三百萬台幣後,建議不要再多賺了!
運動能更快樂嗎?機轉很難說,但會更快樂。而且比起從年收 11000 提升到 38000 英鎊(大概是50萬提升到150萬台幣)所帶來的快樂,運動的效果更好!!
「享樂適應」是心理韌性;痛苦亦然!
心理韌性強度相關因素:
遺傳
是否有慢性疼痛
定期運動心理健康正相關,效果甚至比收入增加高,但機轉不那麼直接。
《破解台語》
輕聲改變詞義
買無
bué-bô(買不到)
bué--bô(買不買?)
驚死
kiann-sí(怕死)
kiann--sí(嚇死)
有影無
ū-iánn-bô(真的沒有)
ū-iánn--bô(真的假的?)
好不好的台語跟華語不一樣
好不好的台語是「好或是不好」的省略
hó m̄ hó → hó a̍h-sī m̄ hó
好不好的華語是 yes-no 問句
Others
蘇東波(蘇聯、東歐、波蘭):東歐非共化,指在西元1990年前後中歐、東歐的民主化浪潮,幾乎各國都以自由選舉的方式進行政權轉移,由威權政體轉化為民主共和政體。
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前面還有……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。